免保教费政策覆盖范围、免费标准、财政资金如何保障……财政部最新发声

Connor 火必app 2025-08-08 1 0

8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及教育部财务司司长刘玉光、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司长许留庆,介绍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免保教费政策覆盖范围、免费标准、财政资金如何保障……财政部最新发声

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儿童

减少家庭支出200亿元

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表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起点,关系到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强调要健全学前教育政策保障体系,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党的二十大对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作出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财政部会同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广泛开展调研,总结地方实践经验,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综合考虑我国国情、发展阶段和财力状况等因素,研究提出逐步推进免费学前教育的建议方案。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的保育教育费,这里所说的学前一年就是通常所说的幼儿园大班;对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后续还将统筹考虑学龄人口变化、财力状况等因素,研究适时完善免费政策。对于因免保育教育费导致幼儿园收入减少的部分,由财政对幼儿园给予补助,相关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在落实好免保育教育费政策的同时,统筹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群体的资助、健全学前教育投入机制等工作,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免保教费政策覆盖范围、免费标准、财政资金如何保障……财政部最新发声

展开全文

郭婷婷介绍,这次出台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主要遵循了四个原则:

一是强化普及普惠。国家统一实施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的大班儿童,预计今年秋季学期将惠及约1200万人左右。同时,鼓励各省结合实际巩固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群体的资助政策,做好兜底保障。

二是稳妥有序推进。综合考虑我国国情,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免保育教育费,确保政策可持续。后续将适时研究完善政策措施,让更多的孩子都能享受到政策红利。

三是加大政府投入。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以政府投入的“加法”,来实现家庭教育支出的“减法”。保育教育费占家庭学前教育总支出的比重比较高,免除费用后,家庭的教育支出将有效降低。经测算,仅今年秋季一个学期,全国财政将增加支出大约是200亿元,相应减少家庭支出200亿元。

四是经费合理分担。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由中央与地方共同分担,中央财政拿大头,对中西部地区也给予政策倾斜。各地统筹安排中央补助资金和自有财力,确保及时足额拨付资金,保障这项惠民政策顺利实施。

公办园全额免

民办园参照公办园免除水平

郭婷婷介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根据今年6月1日起实施的《学前教育法》,我国学前教育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家庭合理负担、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家庭需要承担保育教育费、伙食费等,其中保育教育费占家庭学前教育总支出的比例比较高,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研究制定这项政策的时候,经深入研究论证,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采取稳妥有序方式,在免费项目上,明确免保育教育费;在免费年限上,明确从幼儿园大班开始。

在政策覆盖范围上,为了充分体现政策的普惠性和公平性,这次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适龄儿童,也就是说,既包括公办幼儿园,也包括民办幼儿园,既包括城市幼儿园,也包括乡村幼儿园,让所有在园就读的大班儿童都能够享受到这一政策红利。

在费用免除标准上,国办《意见》明确,按照地方有关部门制定的公办园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执行,也就是说,对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原来收多少,现在就免多少,全额免。对于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参照民办园所在地同类型公办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比如,某个民办园的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是每个月每人800元,所在地同类型的公办园收费标准是500元,这个政策实施之后,在公办园就读的大班儿童就不用再交了,500元全部免除;在民办园就读的大班儿童,也是相应按照500元的标准免除,只要交差额部分,也就是300元。

中央财政足额安排补助资金

将于近日下达

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司长许留庆表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事关长远发展的重要惠民举措。实质上,是将原来由家庭承担的教育支出转换为政府来承担,是对家庭教育支出做“减法”,同时也是对国家和政府责任做“加法”。要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民生福利,真正做到免到位、补精准,还有许多工作需要精耕细作。现在距离秋季开学不到一个月,时间很紧。财政部将继续与教育部密切协作、通力配合,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确保免费政策落实落地。

免保教费政策覆盖范围、免费标准、财政资金如何保障……财政部最新发声

一是尽快下达中央补助资金。财政部已经足额安排了中央财政需要承担的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将于近日下达。

二是指导地方抓紧制定细化工作措施。指导各省结合地方实际,分类细化省域内免保育教育费财政补助标准,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其中,部分地区此前已经实施了学前教育资助的,也要做好政策衔接。

三是督导地方落实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各省级财政、教育部门统筹安排中央补助资金和地方相关资金,落实省域内幼儿园免保育教育费的财政补助资金,并及时拨付,确保不因为实施免费而影响幼儿园的正常运转。

四是加强资金监督管理。各地加强日常监管,强化监督检查和信息公开,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有效。对于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滞拨缓拨补助资金等行为,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财政部将会同教育部密切关注政策实施情况,加强动态监测评估,同时推动建立长效的监督体系,按规定适时开展督导检查。

因地制宜做好政策衔接

郭婷婷表示,近年来,一些地方结合实际探索开展了免保育教育费政策,积累了不少经验,也为制定全国统一政策提供了有益借鉴。有的地方实施了更有力度、更长年限的免费政策。这次国办《意见》明确,各省已经实施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范围超出学前一年的,可以继续执行,超出部分所需资金也继续由地方承担,这样有利于地方因地制宜做好政策衔接。

学前一年免保育教育费之后,关于后续政策的考虑,郭婷婷表示,从实际情况看,我国的学前教育办园体制多样,情况比较复杂,学龄人口处于快速变化的阶段。因此,免保育教育费政策实施后,财政部将密切关注各地的政策落实情况,加强工作指导,确保把好事办好。同时,将综合考虑学前教育学龄人口的变化、财力状况等因素,会同教育部研究适时完善免费政策,让更多孩子受益。

逐省核定补助标准

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

许留庆介绍,关于免保育教育费的财政补助标准问题,今年主要是综合考虑了各省公办园保育教育费的生均实际收费水平等因素,并且逐省进行核定。对以后年度,财政部将定期对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各省免保育教育费生均财政补助标准,保障幼儿园正常运转。

关于中央与地方分担免保育教育费财政补助资金情况,许留庆表示,国办《意见》明确,对因免保育教育费导致幼儿园收入减少的部分,由财政对幼儿园予以补助,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其中, 中央财政对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分别按照80%、60%、50%的比例分担。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教育部指导各省级财政、教育部门统筹安排好中央补助资金和地方应承担的资金,及时足额将财政补助资金拨付到幼儿园。

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投入机制

郭婷婷介绍,近年来,财政部会同教育部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学前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家庭合理负担,多渠道筹措经费的原则,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中央财政设立了专项资金,支持和引导地方加大投入,着力扩资源、补短板、提质量,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各地结合实际出台了公办幼儿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或者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以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生均财政补助标准,同时还建立了动态调整机制。据统计,国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2013年为862亿元,到2023年增长到3150亿元,年均增长13.8%,这个增速还是很快的。其中, 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学前教育经费由2013年的749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2665亿元,年均增长13.5%。可以说,学前教育投入机制的建立健全,为构建起覆盖城乡、普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学前教育法对地方政府健全学前教育机制作了具体规定,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此再次做了强调。考虑到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是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办的《意见》再次对相关规定进行了重申,要求各省要认真落实学前教育法,坚持保基本、保普惠,进一步健全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制定并落实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相关生均财政补助标准,提升办园质量和水平。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教育部加强对地方工作指导,同时继续通过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地方健全学前教育投入机制。

与2013年相比国家财政性

学前教育经费增长超三倍

许留庆表示,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公益事业。一直以来,财政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支持办好学前教育。

从支持力度看,2013—2024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学前教育转移支付资金达到2209亿元,带动各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与2013年相比,国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增长了三倍多。

从支持方向看,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主要用于四个方面:一是支持地方扩大普惠性资源供给,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二是支持地方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落实对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相关生均财政补助标准,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三是支持地方巩固幼儿资助制度,资助普惠性幼儿园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四是支持地方提高保育教育质量,包括改善普惠性幼儿园办园条件,配备适宜的玩教具和图画书等。地方财政相关资金主要用于落实学前教育生均拨款制度,保障幼儿园正常运转。

从落实效果看,各省结合实际统筹安排中央补助资金和自有财力,支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通过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学前教育资源持续增加、普及水平大幅提高,“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2024年全国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比2012年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

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教育部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支持和引导地方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连续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

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郭婷婷表示,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为适应人口发展新形势,近年来国家从生育、养育、教育、医疗、住房等多个方面,实施了多项生育支持措施,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近期,连续推出了包括育儿补贴、免保育教育费在内的一系列政策,不断减轻家庭的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可以说是相互衔接、层层递进、不断完善,生动地反映出国家根据人口发展变化形势持续精准施策,这也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投资于人的具体实践。人口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相关政策措施的作用还需要密切跟踪、持续关注。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需要结合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以及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等因素来统筹考虑。后续,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政策效果评估,不断优化完善相关政策。

来源:财政部

评论